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宛城区土地整理中心李主任说响水灌江新城建2022应收债权2期项目,2015年底的这次竣工验收没有通过,当时,局里就积极通知各个标段的施工方,抓紧时间整改。但至今,一些标段的内业资料都没有交上来。随后,项目剩余1000多万的中央财政资金被财政部门收回。
河南是产粮大省,位于豫西南的南阳市宛城区地势平坦,有利耕种,是全国产粮大县之一。2010年,中央财政在这里全额投入40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三个乡镇、将近三万亩集体土地的整理项目,其中包括农田、道路、机井灌溉等等。
该项目于2011年招标、2012年开工建设、2013年完工。然而,建成六年,这里的数百眼机井仍然无法正常使用。今年夏秋两季,南阳遭遇旱情,中央投资的机井就在眼前,却因为没有接通电力无法灌溉。无奈之下,这里的老百姓自己买响水灌江新城建2022应收债权2期项目了电线,接通了高压电取水灌溉。
惠民机井不通电,村民只能私接高压电灌溉
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是2010年立项的土地整理项目所涉及的三个乡镇之一。在新泉村的耕地边上,可以看到一座灰色砖构平房,没有安装窗户和门,除了一个井眼,没有其它任何配套设施,只有通过房子上写的“国土资源·土地整理”的铭牌才可以辨认出,这是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灌溉设施。
新泉村村民说响水灌江新城建2022应收债权2期项目:“都是谁想浇地,然后谁往里面现接电。比如响水灌江新城建2022应收债权2期项目你今天要浇了,哪个井在地的附近,你就去哪儿接线,没有配套。”
新泉村的井房里,除了一眼井,再无其它任何配套设施。
彦章村的情况,基本差不多。彦章村村民表示:“谁浇地谁拉水泵,种地的都用水泵,自己弄到那儿自己接上电,对付着就浇了。”
高庙镇司庄村的情况,要略微好一些。井房已经加上了门锁,房间内也安装有提灌泵等设施,只是没有接电。高庙镇司庄村村民:“看着有井用不成。今年响水灌江新城建2022应收债权2期项目我们才想了这个匪门,才用上。这边儿没有低压线。从那个高压线上接过来的。别的没办法,要不然庄稼就得旱瞎。今年就我们这两个队丰收了,别的队都没接电,没人管,那边的井用都没用过。”
展开全文
未经电力部门批准,村民们自己扯的线头。需要用电时,把线头上的电胶布撕开,接到提水泵上。
眼瞅着中央出钱投资的机井就在跟前,而庄稼却面临着旱死的危险,村干部也着急:
“井打的不少。线架的每个井也都通了。那下面儿接的也都很好,就是变压器没有接火。今年就是大旱呀。这不出问题还好,出了问题是你自己的事儿。那你急着浇地呢,那也没有办法。”
经历了几年老百姓私自接电之后,由村委会出面,安排村里的电工负责统一管理接线用电。
红泥湾乡新泉村井房里,群众临时将电线通过变压器连接到附近的线杆上。
郭厂村村干部:“就差通电了。这个样子就是不安全。现在都是电工直接接火,管的严,你要自己私搭乱接灌溉,就要写个保证书。”
司庄村负责管理用电的村民:“谁过来浇地再跟我联系。往井上送上电。我再来检查一遍。看用电安全了,我再给你送上电。你这个井才能用。”
完工六年的惠民工程为何至今仍是摆设?
土地整理项目的电力,为什么至今没有接通?当地电力部门的负责人说,项目立项五年之后,才第一次有人与电力部门对接。而这个时候,相关的电力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本不符合通电的要求。
电力部门的负责人:“2017年年底机井施工方来人咨询机井用电,所有机井电力设备已经完全不符合2017年电力标准,如电线杆高度不够、电线老化、施工方说个别变压器被盗、隔离开关生锈合不上、变压器台架生锈。然后给施工方提供3套供电方案通知施工方照此施工,然后施工方再无联系。以上是红泥湾机井项目。高庙和红泥湾一样,比红泥湾还晚5个月才来报装。另外一个乡镇机井项目至今从来没人联系过。
”
高庙乡司庄村井房上的铭牌。
中央投入4000多万元的惠民项目,为什么至今都没法惠及到老百姓?按照电力部门的说法,不是电力部门不给接电,而是项目完工五年,项目方才开始跟电力部门对接用电的事情。机井打好六七年了,当地政府部门都做哪些工作?惠民机井为什么还是摆设?
本周四(19日),中国之声记者来到项目主管单位宛城区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李主任说,从2013年完工到现在,宛城区自然资源局就一直在积极推进整个项目:
“12年初在郑州招投标,12年5月签订的项目施工合同,工期是120天,10月这个项目都应该有完工了。13年当时市里面组织过一次督查,当时发现问题就很大。15年12月份市里组织的省市的专家来进行竣工验收,提了70多条问题,没有通过。你像施工日志今天干了啥?明天干了啥,今天进的什么料,今天进的料是怎么办的?施工资料这些东西基本上是不齐全的。”
李主任说,2015年底的这次竣工验收没有通过,当时,局里就积极通知各个标段的施工方,抓紧时间整改。但至今,一些标段的内业资料都没有交上来。随后,项目剩余1000多万的中央财政资金被财政部门收回。
2016年,宛城区自然资源局专门组成督查组,但是,没有进展。2017年八九月份,宛城区纪委介入调查。结果是,三名领导干部背了处分。2018年,宛城区委巡视组介入,没有结果。今年,河南省委巡视组介入,最终,已经退休的原局长背了处分。
李主任说,接下来,还会有审计、纪检部门来不断检查。索性,有关这个项目的所有资料,也就不往柜子里锁了,有人来查,就手抱走就好了。
标准问题还是钱的问题?中央全额投入的惠民工程何时实现价值
这么多年过去了,省市区三级的各种监督检查几乎没有停过,机井为什么就是用不上呢?李主任说,首先是电力相关标准变了,原有的设计无法满足现有的标准:
“规范提高了,这个低压线杆设计的时候8米,高压线杆10米,但是后来一直迟迟验收不了,到18年的时候已经多少年了,标准的高压电杆提高到12米,低压线杆提高到了10米,首先这所有的线杆就不合格;线这一块,这么多年风吹雨淋,线这一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力部门肯定有理由不给你进行验收;另外呢,你的变压器一直是在野外,这么多年不使锈蚀了,电力部门也提出来进行试验,这部分费用谁出?怎么从这个项目费用里面走?也存在问题。”
李主任表示,2018年以后,有过变更设计的想法,但初步了解了情况之后就发现,由于拖得时间过久,变更设计都已经很难实现了。而已经拨付的3000多万里面,有关机井的资金,也不再好界定了:
“拨款的时候,拨款凭证上没有井号。这部分原来是验收过还是没有验收过,哪些井是拨过钱的,我界定不了。领导们换了几任了,谁担得起这个责任?所以这个事现在就是个糊涂账,头疼得很。”
采访中,李主任还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土地整理中心只是一个股级单位,而它要对接的乡镇政府也好,电力公司也罢,别说土地整理中心了,就是自然资源局也未必协调得动。再加上,在此过程中,项目涉及到的三个乡镇当中的新店乡,划归新设立的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副厅级的架构,恐怕事情更加难以一揽子彻底解决了。
李主任说,就在这个月,按照区里的意思,自然资源局递交了整个项目的处理解决方案。初步的想法是,解除与部分标段施工单位的合同,这部分的纠纷,走司法途径解决。
“如果说能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来一部分钱,因为这4000多万还剩有1000多万,能追回来,那两块钱合到一起;追不回来,我们先把区财政上的这部分钱走出来,电力这一块也可以直接交给电力上,要么就是把电这一块也交给乡镇,通过招投标也好,通过协议也好,由电力部门对这个电进行完善,最终的目的就是通上电,重点用在保障着农民灌溉。”
记者:“那就是老百姓什么时候能用上?还得等?”
李主任:“那应该很快吧,这个事儿区领导们都很重视。”
高庙乡的一个井房内的井口,架设有提水泵设施,村里让电工统一管理接电。
2012年年初招投标的项目,按照合同,最迟当年年底就该完工。为什么迟至三年后才进行初步验收?从2016年开始,省市区三级多次巡视、督查、检查,处理了两回干部,但中央全额投入的惠民工程,就是实现不了它应有的价值。
对于当地政府来讲,不是处理了干部,就是负起了责任,解决了问题。在老百姓看来,机井用不上,庄稼收成就会受影响,只能拉高压电冒着风险灌溉土地。处理再多的干部,又有什么用?惠民的机井能不能赶上来年的春耕,恐怕,关键不在电力设施,而在于当地有关部门,有没有真正把中央的惠民投入当回事儿,有没有真正把老百姓田里的收成放在心上。希望这数百眼机井能尽快通电,让老百姓需要什么时候浇水,机井就能随时派上用场。
农田机井建成六年却不通电,4千多万资金惠农工程成摆设
肖源/微信公众号“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2019-12-22 16:31
河南是产粮大省,位于豫西南的南阳市宛城区地势平坦,有利耕种,是全国产粮大县之一。2010年,中央财政在这里全额投入40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三个乡镇、将近三万亩集体土地的整理项目,其中包括农田、道路、机井灌溉等等。
该项目于2011年招标、2012年开工建设、2013年完工。然而,建成六年,这里的数百眼机井仍然无法正常使用。今年夏秋两季,南阳遭遇旱情,中央投资的机井就在眼前,却因为没有接通电力无法灌溉。无奈之下,这里的老百姓自己买了电线,接通了高压电取水灌溉。
惠民机井不通电,村民只能私接高压电灌溉
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是2010年立项的土地整理项目所涉及的三个乡镇之一。在新泉村的耕地边上,可以看到一座灰色砖构平房,没有安装窗户和门,除了一个井眼,没有其它任何配套设施,只有通过房子上写的“国土资源·土地整理”的铭牌才可以辨认出,这是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灌溉设施。
新泉村闲置多年的井房 本文图均为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图
新泉村村民:“都是谁想浇地,然后谁往里面现接电。比如你今天要浇了, 哪个井在地的附近,你就去哪儿接线,没有配套。”
新泉村的井房里,除了一眼井,再无其它任何配套设施
彦章村的情况,基本差不多。
彦章村村民:“谁浇地谁拉水泵,种地的都用水泵,自己弄到那儿自己接上电,对付着就浇了。”
高庙镇司庄村的情况,要略微好一些。井房已经加上了门锁,房间内也安装有提灌泵等设施,只是没有接电。
高庙镇司庄村村民:“看着有井用不成。今年我们才想了这个匪门,才用上。这边儿没有低压线。从那个高压线上接过来的。别的没办法,要不然庄稼就得旱瞎。今年就我们这两个队丰收了,别的队都没接电,没人管,那边的井用都没用过。”
未经电力部门批准,村民们自己扯的线头,需要用电时,把线头上的电胶布撕开,接到提水泵上
眼瞅着中央出钱投资的机井就在跟前,而庄稼却面临着旱死的危险,村干部也着急。
村干部:“井打的不少。线架的每个井也都通了。那下面儿接的也都很好,就是变压器没有接火。今年就是大旱呀。这不出问题还好,出了问题是你自己的事儿。那你急着浇地呢,那也没有办法。”
经历了几年老百姓私自接电之后,由村委会出面,安排村里的电工负责统一管理接线用电。
郭厂村村干部:“就差通电了。这个样子就是不安全。现在都是电工直接接火,管的严,你要自己私搭乱接灌溉,就要写个保证书。”
司庄村负责管理用电的村民:“谁过来浇地再跟我联系。往井上送上电。我再来检查一遍。看用电安全了,我再给你送上电。你这个井才能用。”
高庙乡的一个井房内的井口,架设有提水泵设施,村里让电工统一管理接电
完工六年的惠民工程为何至今仍是摆设?
土地整理项目的电力,为什么至今没有接通?当地电力部门的负责人说,项目立项五年之后,才第一次有人与电力部门对接。而这个时候,相关的电力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本不符合通电的要求。
电力部门的负责人:“2017年年底机井施工方来人咨询机井用电,所有机井电力设备已经完全不符合2017年电力标准,如:电线杆高度不够、电线老化、施工方说个别变压器被盗、隔离开关生锈合不上、变压器台架生锈。然后给施工方提供3套供电方案通知施工方照此施工,然后施工方再无联系。以上是红泥湾机井项目。高庙和红泥湾一样,比红泥湾还晚5个月才来报装。另外一个乡镇机井项目至今从来没人联系过。”
高庙乡司庄村井房上的铭牌
中央投入4000多万元的惠民项目,为什么至今都没法惠及到老百姓?按照电力部门的说法,不是电力部门不给接电,而是项目完工五年,项目方才开始跟电力部门对接用电的事情。机井打好六七年了,当地政府部门都做哪些工作?惠民机井为什么还是摆设?
本周四(12月19日),中国之声记者来到项目主管单位宛城区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李主任说,从2013年完工到现在,宛城区自然资源局就一直在积极推进整个项目。
李主任:“2012年初在郑州招投标,2012年5月签订的项目施工合同,工期是120天,10月这个项目都应该有完工了。2013年当时市里面组织过一次督查,当时发现问题就很大。2015年12月份市里组织的省市的专家来进行竣工验收,提了70多条问题,没有通过。你像施工日志今天干了啥?明天干了啥,今天进的什么料,今天进的料是怎么办的?施工资料这些东西基本上是不齐全的。”
李主任说,2015年底的这次竣工验收没有通过,当时,局里就积极通知各个标段的施工方,抓紧时间整改。但至今,一些标段的内业资料都没有交上来。随后,项目剩余1000多万的中央财政资金被财政部门收回。
2016年,宛城区自然资源局专门组成督查组,但是,没有进展。2017年八九月份,宛城区纪委介入调查。结果是,三名领导干部背了处分。2018年,宛城区委巡视组介入,没有结果。今年,河南省委巡视组介入,最终,已经退休的原局长背了处分。
李主任说,接下来,还会有审计、纪检部门来不断检查。索性,有关这个项目的所有资料,也就不往柜子里锁了,有人来查,就手抱走就好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省市区三级的各种监督检查几乎没有停过,机井为什么就是用不上呢? 李主任说,首先是电力相关标准变了,原有的设计无法满足现有的标准。
李主任:“规范提高了,这个低压线杆设计的时候8米,高压线杆10米,但是后来一直迟迟验收不了,到2018年的时候已经多少年了,标准的高压电杆提高到12米,低压线杆提高到了10米,首先这所有的线杆就不合格;线这一块,这么多年风吹雨淋,线这一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力部门肯定有理由不给你进行验收;另外呢,你的变压器一直是在野外,这么多年不使锈蚀了,电力部门也提出来进行试验,这部分费用谁出?怎么从这个项目费用里面走?也存在问题。”
李主任表示,2018年以后,有过变更设计的想法,但初步了解了情况之后就发现, 由于拖得时间过久,变更设计都已经很难实现了。而已经拨付的3000多万里面,有关机井的资金,也不再好界定了。
李主任:“拨款的时候,拨款凭证上没有井号。这部分原来是验收过还是没有验收过,哪些井是拨过钱的,我界定不了。领导们换了几任了,谁担得起这个责任?所以这个事现在就是个糊涂账,头疼得很。”
红泥湾乡新泉村井房里,群众临时将电线通过变压器连接到附近的线杆上
采访中,李主任还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土地整理中心只是一个股级单位,而它要对接的乡镇政府也好,电力公司也罢,别说土地整理中心了,就是自然资源局也未必协调得动。再加上,在此过程中,项目涉及到的三个乡镇当中的新店乡划归新设立的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副厅级的架构,恐怕,事情更加难以一揽子彻底解决了。
李主任说,就在这个月,按照区里的意思,自然资源局递交了整个项目的处理解决方案。初步的想法是,解除与部分标段施工单位的合同,这部分的纠纷,走司法途径解决。
李主任:“如果说能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来一部分钱,因为这4000多万还剩有1000多万,能追回来,那两块钱合到一起;追不回来,我们先把区财政上的这部分钱走出来,电力这一块也可以直接交给电力上,要么就是把电这一块也交给乡镇,通过招投标也好,通过协议也好,由电力部门对这个电进行完善,最终的目的就是通上电,重点用在保障着农民灌溉。”
记者:“那就是老百姓什么时候能用上?还得等?”
李主任:“那应该很快吧,这个事儿区领导们都很重视。”
2012年年初招投标的项目,按照合同,最迟当年年底就该完工。为什么迟至三年后才进行初步验收?从2016年开始,省市区三级多次巡视、督查、检查,处理了两回干部,但中央全额投入的惠民工程,就是实现不了它应有的价值。
对于当地政府来讲,不是处理了干部,就是负起了责任,解决了问题。在老百姓看来,机井用不上,庄稼收成就会受影响,只能拉高压电冒着风险灌溉土地。处理再多的干部,又有什么用?惠民的机井能不能赶上来年的春耕,恐怕,关键不在电力设施,而在于当地有关部门,有没有真正把中央的惠民投入当回事儿,有没有真正把老百姓田里的收成放在心上。希望这数百眼机井能尽快通电,让老百姓需要什么时候浇水,机井就能随时派上用场。
(原题为《农田机井建成六年却不通电,4000多万资金的惠农工程成摆设》)
河南宛城通报“农田机井建成六年不通电”:依法严肃处理
澎湃新闻 2019-12-22 15:37 来源:澎湃新闻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号12月22日通告:12月21日,有媒体报道我区农田机井建成六年不通电,无法正常使用问题。区委区政府迅速召开紧急会议,一致认为,报道内容基本属实,确实存在农田机井不通电、项目进展慢等问题。对此,一是成立专项工作组,立即开展工作,逐项解决问题,确保该农田机井项目最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二是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全面介入,全程参与,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宛城区土地整理项目遗留问题处置领导小组
2019年12月22日
河南宛城惠农机井建成六年不通电,中央专项资金为何打水漂
新华社曝光河南部分“惠农工程”烂尾直接损失600多亿元
秦亚洲 刘金辉/新华社 2016-12-29 19:22 来源:澎湃新闻
有的小区房子盖得漂亮整齐,空地却被开荒种菜、晒玉米放羊;有的小区建成“半拉子”,工程迟迟不能完工,房屋钢筋裸露,麻雀乱飞。一些农民住上新房却背上沉重的债务,心里高兴不起来……
近年来,河南一些地方在建设新农村社区时贪大图快,占用大量耕地,浪费巨额资金,让百姓不堪重负。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以来,河南省有1366个新型农村社区停建,直接损失600多亿元。
曾被列全省样板工程,农民晒玉米放羊
“全省几乎所有的县区都来学习参观过。”河南省滑县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委员周勋说,“我们这里是全省最大的新型农村社区,也是全省的样板,就连‘锦和新城’这个名字都是领导定的。”
记者日前在“锦和新城”二期看到,46栋10多层高的住宅楼拔地而起,排列整齐,在周边农田和低矮房屋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走进小区,却发现空空荡荡、杂草丛生,还有附近村民在空地上晒玉米、放羊。
河南省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锦和新城”二期的情况并非个案。在河南许昌、漯河、焦作等地,都存在类似的新型农村社区,有的楼盖了一半就扔在那里,有的主体竖起来了却没有后续施工。
河南省许昌县陈曹乡柏杨新型农村社区,20多栋六层小楼基本建成,却无人居住,成群的麻雀在楼道里飞来飞去。社区内的空地上被附近村民开荒种上了红薯、南瓜、白菜。留守看门的村民齐英太,胳膊在空中抡了一圈说:“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好地,一季能打1000多斤麦。地不让种了让盖楼,楼盖好了却没人住,地也荒了。”
社区建成无人买,农民背起“上楼债”
“其实我们原来住的挺好,现在从老房子搬到楼上,根本高兴不起来。”河南省临颍县王岗镇韩场村村民宋文峰说,“原本家里存款10多万元,准备做小生意。买了楼房,还要买家具、装修,都得花钱,反而欠了一屁股账。”他交了自己的老宅,又交10多万元,在村头的新型农村社区买了一大一小两套房。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采用的是政府免除费用,放宽政策,适当奖励,零地价出让土地,开发商垫资等模式。有的社区建成了“半拉子”,有的社区楼盖好了却没有人愿意买。
新型农村社区成“烂尾”工程后,各级政府层层把责任向下推,最后推到村一级。“农民不买谁买?盖这么多楼怎么办?”临颍县固厢乡乡长聂颖说,“当时建设进度快,领导都来视察过。这些楼还得村里负责卖。”
于是,开发商和村干部联合起来想方设法让农民买楼,成为一些新型农村社区楼房销售的怪现象。
“我们不愿意买,却没有办法。”“全村不少人家都得借钱,借不来,只能贷款。”听说采访新型农村社区,王岗镇韩场村不少村民很快围了上来,争着诉说。
一位村民说,干部们虽然没有硬逼着大家买房,但暗暗鼓动个别人“抓紧买房,先买先挑”,偶尔还在村里放话,说原来的村庄要停水、断电、关路灯,动摇不想买的人。那些已经买房搬迁走后的旧房会很快被拆掉,村里处处断壁残垣。出于对村庄未来环境的不安全感和从众心理,不少村民在无奈中选择买房上楼。
惠农工程为何走偏?
河南省从2011年开始尝试通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切入点,探索一条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城镇化的道路。
河南许多干部认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初衷很好,大体思路是通过招商引资建工厂,农民变成工人,搬出农屋住楼房。但是,由于“工作催得太紧,鼓点敲得过密”,招商引资的步伐又跟不上,只好跨过前两步,直接盖楼。
许昌县一位干部称,“不少地方干部为了出政绩,早日建成新型农村社区,纵容甚至默许开发商违法违规建设。”
“县领导在村里召开的大会上讲,每人赠送30平方米,其余面积每平方米700元。现在又改口说,领导提拔了,承诺不算了。”许昌县陈曹乡双楼张村村民张喜全说,“有些领导今天说向东,明天说向西,群众不知道该咋办。”
双楼张村新型农村社区一共30栋楼,建成已经3年多了,没有一户入住。很多电表、变电器、电缆被盗,门锁已经生锈,便池、水管也损坏不少。
据了解,目前,该工程的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河南开始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低调“降温”“减速”“瘦身”。(原标题:直接损失600多亿元,“惠农工程”成烂尾——河南部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