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30岁后,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生活中有个现象:
刚入社会时,大家都在按部就班地投简历、找工作,收入和成长相差无几;
5年、10年过去,有人一跃成了某个行业的领头羊;有人却困在中年危机里焦虑不已。
人和人的这种状态差距,到底是怎么拉开的?
有人说是因为基因、家境,有人说是情商、努力、机遇......想不清楚的,笼统归结为命运两字。
我不喜欢模糊的思考,具象做拆解,我更喜欢这种说法:人和人的差距,是由环境和思维习惯两大因素构成的
时代、阶层、原生家庭和出身等环境因素你左右不了,但思维习惯却是你可以左右的。
撒切尔夫人有句话:小心你的思想,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会变成你的命运。
今天分享5个助你改变自我的思维习惯,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低层次勤奋
职场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里有个很经典的故事。
工作多年的陈奇雄,竞选经理失败后,找到领导哭诉:“我在公司整整12年,没日没夜加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我这么努力,难道你们看不到吗?”
领导却冷眼道:“你的工资不是按‘努力’来算的,它更不是给你升职的理由。”
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所谓的努力,只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樊登老师在解读《能力陷阱》时讲到过一个故事:
约翰和哈里同时进入一家蔬菜贸易公司。半年后,只有约翰升职加薪,哈里想不通,就去质问老板。
老板把他俩叫来,说:“公司打算预定一批土豆,你们去看看哪里有卖的?”
半小时后,哈里急匆匆跑回来:“二十公里外的蔬菜批发中心有。”
老板又问有几家?哈里说没细看,他再跑去看看。二十分钟后,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说有三家。
老板接着问,土豆价钱多少?他还是答不上来。正当他准备再跑回去问时,老板把头转向了约翰。
约翰微微一笑,把卖家地址、价格、谈价空间、运输方式回答得清清楚楚,还带回了样品给老板挑选。
职场分两种人:瞎忙族和高效人士。
前者只知埋头干活,从不多想,老板问起来总是“挤牙膏”式的回答;后者却注重思考事情本质,想清楚再行动。
如果你也想走出低层次勤奋的陷阱,拿到真正的结果,可以试试这2个方法:
1.永远“以终为始”去思考,问自己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