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024年财富管理行业将迎来这三大趋势
对财富管理行业而言,2023年是历经考验又影响深远的一年。一方面,资产管理行业全面实现净值化、规范化转型,回归资产管理本源,行业格局得以重塑。另一方面,财富管理市场遭遇底层资产波动、历史风险暴露等挑战,投资者信心受到一定冲击。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市场情绪逐步恢复,2024年财富管理行业有望走上更加规范、理性的发展道路,前景更加广阔。
No.1 2023年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回顾
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影响,2023年财富管理行业面临多重挑战,资产规模在曲折中小幅增长。银行理财从2022年底的市场冲击中有所恢复,基金规模继续稳步提升,公募基金规模一度超越银行理财,信托、保险资管等市场规模在边化险边优化的过程中小幅增长,私募基金监管更趋规范。
银行理财规模企稳回升,净值波动下降
2023年以来,银行理财从“破净潮”“赎回潮”冲击中逐步恢复。从整体规模看,银行理财市场上半年持续承压,下半年企稳回升。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2023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降至25.03万亿元,为近年来的低点,落后于同期26.68万亿元的公募基金规模;2023年6月末回升至25.34万亿元,仍低于同期27.45万亿的公募基金规模。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企稳回升,2023年末规模为26.80万亿元。
从产品收益看,根据南财理财通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5日,银行理财公司的公募理财产品2023年取得的平均回报率为2.73%(采用累计净值增长率口径);得益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稳健表现,93.8%的理财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具体到不同类别的表现,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2023年的平均回报率为3.31%,仅少量产品回报率录得负值;受股市和其他资产价格的拖累,“固收+”理财产品2023年的平均回报率略低,为2.77%。混合类理财产品和权益类理财产品受股市震荡下行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权益类理财产品亏损幅度最大,2023年的平均回报为-12.14%;混合类理财产品勉强获得平均正收益,2023年的平均回报率为0.63%。
从净值波动看,银行理财净值波动有所下降,整体趋向平稳。经历2022年底的大面积“破净”后,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持续调整持仓,产品净值波动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12月25日,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2023年的最大回撤平均值为-0.14%,较2022年的-1.42%有明显下降,也远低于其他类型资管产品。银行理财净值波动下降的背后,是银行理财对现金、存款配置比例的大幅上升和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的下降。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至2022年末,银行理财的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比例为17.5%,2023年末的这一比例达到26.7%。银行理财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变化不大,从2022年末的3.1%变为2023年末的2.9%。
稳健性和流动性成为2023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关键词。中短期限、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的“心头好”,现金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带动银行理财规模扩容增量。尽管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已不具有“保本”属性,但银行体系的大量投资者尚未适应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甚至在面对小幅波动时进行赎回。究其原因,一是投资者对产品净值波动的认知尚不充分,机构需要积极推动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对于市场波动和风险的理解,避免用储蓄的心态进行财富管理。二是产品设计和销售与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匹配仍存在偏差,机构需要主动适应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的趋势,将产品重点从“求收益”转向“重稳健”,持续提升专业投资能力,推动财富管理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启动,规模小幅增长
2023年,公募基金行业的重要事件是启动费率改革。证监会于2023年7月发布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明确下调公募基金管理费率,逐步推出浮动管理费率产品;1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明确调降公募基金的证券交易佣金费率。未来改革还将持续推进销售端、投顾端、考核激励等方面的优化,对公募基金行业的衍生影响有待观察。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60万亿元。规模方面,公募基金虽有小幅增长,但整体景气度不佳。2023年公募基金规模同比增长6%,新发基金规模8400亿元,较上一年下降23%。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发行低迷,新发规模2961亿元,同比下降32%。
业绩方面,截至2023年12月25日,公募基金2023年净值增长率的平均值为-5.95%,仅有约四成的公募基金实现正回报,其余六成亏损。与业绩比较基准相比较,有一半的公募基金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具体到不同类别,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整体表现欠佳,截至2023年12月25日,二者平均回报分别为-11.18%、-11.19%;债券型基金受益于较好的债市行情回报,2023年平均回报为2.25%,其中,纯债型基金2023年平均回报达到3%。
权益类基金产品主要受到资本市场持续震荡影响,面临较大面积的亏损。2023年资本市场经历上半年反弹震荡的快速行情后,复苏势头有所反复,投资者情绪与估值水平回落至历史底部区域。公募基金的行业错配以及较低的调仓灵活性,使得股票市场震荡对权益类公募基金产生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价格波动还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地缘政治等因素均密切相关,机构需要制定更加灵活的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通过更加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私募基金行业迎来规范化管理和供给侧改革
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资管行业的“第五极”。与其他资管产品相比,私募基金交易策略高度多元,投资范围较广,能够开展较为差异化的投资,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重要力量。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末,存续私募基金153079只,存续规模为20.58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续规模为5.72万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为11.12万亿元;创业投资基金规模为3.21万亿元。
由于私募基金行业参与者众多,头部化明显,鱼龙混杂,50%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不超过5000万元,大量的“迷你”私募基金内部管理松弛,显著增加了监管难度,还有一些私募基金及“伪私募”发生风险事件。为推动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化发展,2023年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则。2023年4月,基金业协会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意在规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将迎来供给侧改革,预计后续小微私募产品将大幅减少,风险隐患将得到有效控制。7月,国务院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并自9月1日起施行,成为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是专门针对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效力级别最高的法律规范,为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
推进风险化解与定位调整
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信托三分类进一步明确了信托公司的定位,信托业由此加快转型,由过去以传统非标债权融资业务为主导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综合发展转变。在信托业转型调整、风险化解的过程中,部分信托公司产品出现兑付危机,存量风险加速暴露;前几年已出险的信托公司在处置过程中陆续打折兑付。
从规模看,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2.64万亿元,同比增长7.45%,较2022年末增长7.12%。信托资产规模自2022年二季度同比增速转负为正,并连续六个季度保持正增长,表现出基本盘的稳定增长趋势。从功能看,信托的资产投资功能显著增强,服务类信托和融资类信托分别呈现一增一减的态势。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投资类信托业务规模为10.69万亿元,同比增长16%,较2022年末增长15%。融资类信托由于监管政策和风险频发,成为各家公司压降的对象。从资金信托的投向看,2023年三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房地产的余额为2.54万亿元,占全部资金信托的比例为15.4%,呈下降趋势。
具体看投资类信托表现,权益类信托产品表现尚可。股票型信托产品2023年的平均回报为-1.28%,其中不少采取量化多头、套利等策略。债券型信托产品2023年的平均回报为2.46%,表现中规中矩。货币类信托产品由于投资债券的限制相对较少,具备一定的收益优势,收益率高于其他资管机构的货币类产品,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No.2 2024年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展望
随着资管新规和配套规范文件的实施以及资产管理行业风险的有序处置和化解,财富管理业务发展逐渐步入正轨,未来将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连接投资端、融资端的重要力量。2024年,预计我国经济继续温和复苏,经济结构转型加快,金融机构专业能力和投资者专业认知日渐提升,居民对财富管理业的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加。尤其是居民财富积累和投资意识回升,叠加财富在房地产的配置潜力有限,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业务越来越成为居民的可选投资方式。从实体经济融资端考虑,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的提升,以及对股权融资、直接融资的服务需求增加,也需要财富管理行业充分发挥资金动员能力。因此,2024年财富管理行业将迎来持续扩容的时机,并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技术端: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财富管理行业变革
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背景下,科技赋能成为财富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不仅能实现产能的飞跃,还能在用户体验方面实现质的提升。引入生成式AI不仅是对现有业务的简单改良,更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性创新,推动此前已经有所尝试的智能投顾等模式进一步落地。
通过生成式AI赋能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模式将焕然一新。首先,财富管理行业能够借助生成式AI为投资者提供更加智能、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实现财富管理业务所需的“千人千面”。其次,与投资者交互方式的创新将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生成式AI引入虚拟专家,能够使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投资决策的逻辑和依据,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投资建议,从而提高投资者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信任度,建立更加透明和信任的关系。再次,生成式AI的智能打分和归因运用能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更准确地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支持,不仅可以提高投资决策的精准度,还可以让财富管理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
产品端:养老财富管理进入快速发展时
养老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个人养老金业务不仅有助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还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超长期理财和财务规划的新选择。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因其首推账户制、税收与费率优惠等亮点备受关注。截至2023年末,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超过5000万。养老理财、养老目标基金、特定养老储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个人养老产品初步具备一定规模,比如2023年末的养老理财规模超过千亿元,特定养老蓄余额接近400亿元。
2024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全面实施,随着投资者对养老金融的认知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以及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方面持续发力,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吸引力有望得到提升。对于各类金融机构来说,不断增加产品供给是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重点,需要围绕居民对个人养老金投资的需求,创新丰富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在具体操作上,机构应瞄准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追求安全稳健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增强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的稳健性,从而吸引广大居民参与到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中。
渠道端:各类型机构财富业务立体协同发展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等资管产品逐渐面临同台竞争,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设立的资管机构监管司将进一步拉平银行理财公司、信托公司、保险资管公司的监管规则。2024年,财富管理行业的竞合格局将继续演进。
在竞争层面,不同类型财富管理机构将在服务创新、用户体验等方面展开更为激烈的角逐。尽管产品收益率仍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具体表现在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以及全方位、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案。财富管理机构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如健康管理、教育规划、房产服务等,并通过整合跨领域的资源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深度的生活服务,从而实现对投资者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在合作层面,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不仅将积极探索并发力代销业务,还会通过深化资产端和代销端的互通机制,共同打造高度协同的财富管理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