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落地被吐槽,无人车最近有点烦

linbin123456 06-21 16
落地被吐槽,无人车最近有点烦摘要: 落地被吐槽,无人车最近有点烦近日,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在武汉投入使用,遭遇了一系列来自市民的投诉。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关于“萝卜快跑自动驾驶”车辆的投诉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
微信号:18621393321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落地被吐槽,无人车最近有点烦
近日,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在武汉投入使用,遭遇了一系列来自市民的投诉。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关于“萝卜快跑自动驾驶”车辆的投诉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占道、车速过慢、突然停车等问题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出行,也引发了关于无人车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广泛讨论。
面对市民的质疑和投诉,百度萝卜快跑迅速做出了回应。尽管如此,关于无人车的功与过仍然引发了外界的热烈讨论。一方面,无人车作为未来智能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排放,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出行体验。另一方面,无人车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确保无人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如何保障乘客的隐私和安全等。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无人车的发展和应用,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既要看到无人车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要关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监管管理,不断完善和优化无人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能,以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出行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被吐槽“苕萝卜”   
当大多数人仍将无人驾驶视为科幻电影的奇幻桥段时,现实世界中,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悄然在多个城市运营多年,并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早在2019年11月,广州作为自动驾驶出行的先驱,就取得了显著进展。市民只需通过下载特定的叫车应用App,便可轻松呼叫并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无需繁琐的申请和审核流程,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对公众全面开放的无人出租车试点服务。2021年5月,百度自动驾驶出行平台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上线了纯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并在北京首钢园区内正式向公众开放。乘客只需支付单次行程的30元费用,即可体验这一国内首批面向公众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试运营。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政府部门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大力推动,无人驾驶出租车如今已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到武汉、成都、大连等各大城市,都能看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身影,它们正逐步成为城市出行的新选择。
然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逐渐融入百姓生活,关于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争议和吐槽也随之而来。有武汉市民在城市留言板上表达了对“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不满。他们反映,在高架桥上,这些无人驾驶出租车常常以约60公里的时速占据最左侧车道缓慢行驶,不仅影响了交通效率,也引发了市民对安全性的担忧。还有市民指出,在狭窄路段和繁忙的十字路口,无人驾驶出租车经常因为过于谨慎的驾驶方式而导致交通拥堵,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关于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讨论更是热闹非凡。不少武汉网友戏称“萝卜快跑”为“苕萝卜”,其中“苕”在湖北方言中带有贬义,暗指愚蠢。有网友调侃道,这些无人驾驶出租车非常“懂礼貌”,遇到行人就会停车让行,调头时更是小心翼翼,让后面的司机等得直跺脚。
新事物需要包容和支持   
尽管当前无人驾驶技术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吐槽,但许多业内人士坚信,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安全角度出发,无人驾驶都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它有望解决社会老龄化现象带来的出行难题,也因此成为各大车企和科技企业的重点竞争领域。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特斯拉将于8月8日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热烈反响,特斯拉股价在随后的纽约盘后交易中涨幅一度高达5.1%。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技术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为Robotaxi计划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市场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期待也一直是特斯拉高估值的关键。
在国内,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的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两家公司宣布合资公司获得工商执照,并计划明年量产首款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这一合作标志着无人驾驶技术在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以及传感器、算法等不断进步和提升,无人驾驶出租车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接受程度远高于全球其他市场。据报道,超过一半的国内消费者渴望摆脱驾驶汽车,改为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凯捷研究院对5000多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态度比大多数国家都更为积极,而西方消费者则对此技术持较为保守的态度。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对无人驾驶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公众对随意变道超车的习惯已习以为常,而守规则的无人驾驶车辆反而被误解。一些网友还分享了自己在武汉的亲身经历,表示只有无人驾驶车辆和公交车会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他们认为无人驾驶车辆驾驶稳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虽然当前看来这些车辆行驶速度较慢,但随着数量的增加,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都将得到提升。他们呼吁给新事物一些时间,不要过早抵制无人驾驶汽车,因为科技的进步需要社会的包容和支持。
看到差距也要看到成绩   
无人驾驶技术有望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巨大变革,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和效率,让出行体验更为丰富多样。然而不得不正视的是,无人驾驶并非万无一失。江苏车主顾先生就提出,在道路交通硬件和交通参与者素质尚未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无人驾驶可能反而给交通带来困扰。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司机,对于将生命安全交给电脑控制持谨慎态度,特别是在涉及生命安全的交通场景中。
车主钟先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目前阶段,人们应更信赖人类司机,因为人类司机与乘客同呼吸、共命运,具有直接的利益相关性。而AI司机作为系统,与乘客在本质上并无直接命运联系,其决策和行动可能更多地基于经济考量。他强调,无人驾驶车的普及需要配套出台新的交通法规,因为无人驾驶车辆完全按照交通法设置的参数运行,与现实中的人工驾驶存在显著差异,与正常交通的兼容性仍有待提高。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如车辆智能化、道路智能化、车路协同以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将逐渐降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无人驾驶并非神话,但盲目唱衰也不符合事实,其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以萝卜快跑为例,随着无人车自动运营网络的完善,其营运成本降低了30%。通过持续优化自动驾驶技术和人车舱效率,服务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80%。公司目标在2024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盈利的出行平台。
不可否认,无人驾驶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中国这一汽车大国和交通大国来说,能否在无人驾驶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是实现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关键。借助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复杂的城市道路场景、民众的高接受度以及丰富的产业链优势,自动驾驶的发展将有效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ccbca.org.cn/zhengxinxintuo/106375.html发布于 06-2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城投定融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