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临沂水务发展城投债项目政府债定融

linbin123456 2023-07-10 99
临沂水务发展城投债项目政府债定融摘要: 市场唯一烟台LY纯政信项目AA评级当地最大政府平台LY市财政局全资控股 额度有限,预约打款稀缺烟台政信-‘临沂水务发展城投债项目政府债定融’【付息方式】季度付息【收益分配...
微信号:18321177950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市场唯一烟台LY纯政信项目
AA评级当地最大政府平台
LY市财政局全资控股
 额度有限,预约打款
稀缺烟台政信-‘临沂水务发展城投债项目政府债定融’
【付息方式】季度付息
【收益分配】2年期
10-30-50-100-300
8.5%-8.8%-9.0%-9.2%-9.4%
【资金用途】用于工程项目建设开发
【融资主体】LY水xx公司(LY水务)公司实际控制人LY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当地水源地建设、城乡供排水、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开发、资源开发利用等。发行人现金流稳定,负债率低,偿债兑付有保障
【担保主体】LYxx团有限公司(LY城投)主体信用评级AA公司、注册资金6亿,财政局100%控股平台,系当地最大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128.5亿,负债率低,担保能力强
【区域介绍】烟台市为山东第三大地级市,GDP近万亿,仅次于青岛、济南;同时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区域内32家上市公司,2022年GDP总量951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6.64亿元。LY市为烟台下辖县级市,中国梨乡,矿产资源丰富,2022年GDP总量510亿元

优质知识分享:

在使用阶段,很多桥梁的破坏来自桩基础的破坏,断桩引起桩基础的破坏占其中很大一部分

    在施工中,为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应排除一切可能产生断桩的不利因素

    本文对施工中的断桩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对预防断桩具有参考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桩基础;钻孔灌注桩;断桩;处治方法    0 引言    当前,随着桥梁施工技术手段和施工机械的更新换代,桩基础桥梁施工逐渐受到业界好评和推崇

    钻孔灌注桩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

    施工阶段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成桩质量,而施工管理精力有限,往往难以悉数控制

    但是问题出现后若放任置之,就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事故,甚至延误工期,使施工方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施工过程中应对桩基础的施工严加控制,避免断桩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1 产生断桩的原因    泥浆与水泥砂浆混合物隔开了灌注桩的上下段的混凝土,造成混凝土变质或截面受损成为断桩

    如不对断桩作妥善处理,造成桩不能使用,这在施工过程中是很严重的质量问题

    要十分注意,在灌注时防止断桩

    常见断桩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导管埋设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长时间的灌注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较大,继续灌注的混凝土冲破表面逐渐上升,直至将表层包裹覆盖形成桩身夹泥或断桩

    ②在灌注期间,导管猛地向上提升造成卡管,此时多通过抖动导管的方式来促使混凝土下降,导管埋深变浅,但并未提离混凝土表面,致使泥浆混入,出现桩身夹泥的现象

    如果导管提离混凝土面太大,就会导致断桩

    ③灌注过程中,由于卡管或漏水问题而必须拔出导管进行处理,这也是断桩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④因前期测深不准,灌注时将沉积于混凝土面上的浓泥浆中的泥块误认为是混凝土,致使观测到的混凝土高于混凝土实际高度,致使提升导管时导管因埋深较浅而出现断桩

    另外,拆卸导管时若尺度把握不准,也可能出现类似的问题

    ⑤灌注过程中现场突然停电,或因暴雨天气、机械故障必须中断灌注,且中途长时间停顿,必须将导管提离混凝土面导致断桩

    ⑥灌注期间孔壁突然坍塌造成断桩

    ⑦灌注桩基础前,泥浆比重和含砂率超出设计要求,或泥浆粘度不达标,致使灌注时砂浆大量沉降,缩短了导管在浆体中的埋深而导致断桩

    ⑧灌注时混凝土离析影响了强度的形成,甚至造成断桩

    导致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用于桩体灌注的混凝土在灌注前已存在离析现象;二是灌注时导管突然进水,致使水泥与骨料离析;三是灌注阶段导管埋深达不到灌注要求,首批浇筑的混凝土离析后未经处理便继续浇筑,致使离析的混凝土留在桩体内,浇筑后极易形成断桩

        2 对断桩的预防措施    对于可能产生断桩的事故,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应做好预防工作,灌注前认真检查灌注流程和人机配备,开工后参照操作规程按部就班的进行灌注

        2.1 检查桩截面抗拉强度,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和用量,确保截面设计强度

    ①桥涵的设计并非全部出自专业的设计单位

    桥涵设计中极少考虑冻胀力对桩身强度的影响,这在中小桥涵设计中极易被忽略

    ②配比实际标号一般应超出设计标号10%~15%,每m3混凝土用量一般不低于350kg

    ③严格控制成桩质量

    开工前,提前测验桥涵施工所用钢筋材料的力学性能,禁止采用劣质钢筋施工,对于需要的焊条级别,钢筋的焊接工艺,一定要按规范去实施,坚持标准

        2.2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严密施工组织设计

    桩灌注开工前,仔细检查人员、机械设备是否到位,开工后尽量一步灌注到位,严格把控成桩质量

    ①导管的分解长度不能超过导管的提升高度,而且拆装搬运要简单方便,下端可加长到4~6m,而中节一般为2m左右

    各节内径应大小一致,管内壁偏差不大于±2mm,光滑、顺直、无局部凸凹,尽量在15分钟以内完成导管的拆卸,灌注一经开工就必须一步到位,中途停止会引起质量事故

    ②灌注时为了使混凝土保持较好的流动性,宜采用卵石适宜粒径为0.5~3.0cm的骨料灌注,而且必须将塌落度控制在18~22cm,至少预留5h完成混凝土初凝,确保最大粒径不超过4.0cm

    如有必要,可添加适量的外加剂以延长初凝时间

    ③导管在混凝土中的最大埋深为6m,通常是大于lm小于2m,埋深过浅会出现离析或断桩等质量问题,埋置过深会对混凝土下降形成更大的阻力,而且也会影响导管提升速率

       2.3 增设隔水设施,以防导管或底口进水

    ①灌注开工前,先通过实验检测导管的承压能力和接头抗拉能力,及时修补破裂的焊缝,以确保接头严密

    ②精确计算首批混凝土的灌注量,以确保整个灌注过程良好接洽,严格控制导管埋深的同时又要将导管充满

        2.4 防止坍孔

    施工时指派专人观测水位变化情况,因河流汛期,观察护筒四周是否渗水,认真量测河流水位升降数据

    水位的变化对水下钻孔桩施工的影响非常大

    若水位差明显降低,必须尽快补救,确保孔内水头高度始终符合施工要求,施工时孔口不宜大幅度震动,孔附近的承重也应该尽量减小

        2.5 多余浇灌及接桩

    为提高桩顶灌注质量,当桩顶达到设计标高后应该继续灌0.5~1m,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多余的桩顶保留30cm,其余的部分全部挖除

    在接桩或承台施工前将多余的30cm桩顶凿除并用清水彻底冲洗,之后开始接桩施工

        3 常用处治方法    3.1 原位复桩 通过超声波检测到断桩后尽快彻底清理,以便在原位复桩

    要在原位浇筑一根新桩难度不小,而且需要付出双倍的灌注成本,施工周期长,因此在具体的施工活动中可参照当地的地质特点、缺陷点的数量和桩体的重要程度有计划的应用

        3.2 接桩    3.2.1 湿接桩法 因严重堵管造成断桩时,在灌注过程中适用湿接桩,已浇筑的混凝土尚未初凝之时,在导管拔出并彻底清理后可通过测锤量测其顶面位置,根据测量数据,通过计算可得到漏斗及导管的容积,当导管下沉到距离已浇筑混凝土顶面10cm的部位再加球胆

    灌注过程中应实时观测漏斗内混凝土顶面的位置,在混凝土从漏斗下落直至将导管填满的瞬间,把导管压入已浇筑混凝土顶面之下,接桩施工随即完成

        3.2.2 干接桩法 浇筑桩体混凝土时,因各种原因中途停顿而未继续浇筑,由此形成的半截桩可进行干接桩

    接桩方法因半截桩桩径及其混凝土面所在地下水位而异

    ①当混凝土面的高度小于地下水位的高度,并且断面距孔口较深,桩径过大时,可应用桩芯凿井的方法处理

    ②当混凝土面处地下水位以上时,可以采取挖孔的方法,直接挖到混凝土面,凿毛清洗后直接灌注

    应注意开挖时遇到不稳定地层应进行人工护壁

    ③当混凝土面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如果断面位置距孔口不太深时,可以采用挖孔与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方法处理

        3.3 桩芯凿井法 桩芯凿井法施工周期长

    施工过程中,若个别桩水位居高不下,便更难以处理,最终可能因工期延误或质量不达标使施工方蒙受经济损失

    在缺陷桩中心边降水边采用风镐凿一直径为80cm的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深度最好超过缺陷部位,然后封闭清洗泥沙,将钢筋笼吊放到指定位置,用挖孔混凝土施工法灌注膨胀混凝土

        3.4 纠偏法 纠偏法的应用条件是:一短桩;二桩身倾斜但是依然完整未断裂

    出现这两种情况后可通过千斤顶对桩体进行纠偏复位

        3.5 补送结合法 采用分节连接打入桩,当逐根沉入时,打设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接桩的连节点可能会脱开,脱桩后可通过送补结合法进行处理

    复打存在质量疑点的桩,桩体下沉后将松开的接头顶紧,使其具有竖向承载力;其次,补设的桩体最好是完整的,全长的,一方面可补足整个基础的竖向承载力,同时地震荷载的承载能力会有所改善

        3.6 二次成孔法 灌注阶段,如果孔内混凝土灌注高度不高,断桩后可及时将钢筋笼从孔内提出,再通过冲击钻进行二次钻孔,彻底清孔后重新吊放钢筋笼继续灌注;如果孔内混凝土灌注高度较高,中断时间过长,钢筋笼无法在混凝土初凝后拔出,可先加固孔口,在孔口周围布置钢圈梁,将灌注桩钢筋接长后一根一根地焊接在钢圈梁上,继而通过千斤顶抬高钢圈梁,使钢筋承受向上的拉力

    由已灌注的砼锚固断桩的钢筋笼下部,由孔口圈梁反向锚固上端,同时对其施加向上的拉力,使钢筋笼成为双向约束的导管

    为避开了剪不断、打不烂的钢筋,应根据冲击钻的型号和直径选用恰当的冲击钻锤,从钢筋笼内部穿心钻进

    这样一来,钢混一体化的断桩处理便转化成了在低强度的砼中的钻进施工,已浇筑的混凝土与钢筋被彻底分离后进行二次浇筑成孔

        3.7 注浆法 在桥涵施工中,最常见的一种断桩处理方法是注浆法

    相较于上述几种桩体施工方法而言,注浆法虽然方便快捷、成本低廉,但灌注质量没有保障

    使用注浆法时,为查明断桩的具体位置,先用小型钻机沿桩身钻一探孔,可采用桩内注浆法或者桩外注浆法根据断桩的位置处理

        3.8 扩大承台法 原有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由于以下三种原因,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

    ①考虑桩土共同作用

    当单桩承载力不达标时,必须扩大承台同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

    ②桩位偏差大

    原有的承台平面尺寸与现实要求不符,需要扩大承台

    ③桩基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可考虑增设抗震地梁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另外,可将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以提高桩基整体的承载力,防止桩基承台发生不均匀沉降

        4 结束语    桩基础断桩事故是桥涵施工中可能对施工质量构成威胁的一个主要问题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该加强管理,提前预控,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

    质量事故发生后,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确保桩基质量达标,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卓永红.钻孔灌注桩成孔及成桩质量的施工技术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2.    【2】赵剑.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和预防及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6.5.    【3】宋功业,邵界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77-78.a 在道路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因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而影响桥梁质量甚至导致桥梁垮塌的事故屡见不鲜,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查明目前正在服役桥梁的运行状况,去年我县请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对城区内的数十座不同结构形式的桥梁进行了“体检”,结果发现确实有部分桥梁带病工作,大部分桥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其中有1座桥梁因混凝土梁裂缝严重被鉴定为D级而大修,有3座桥梁因关键部位裂缝较多被鉴定为C级目前限载通行

    本文结合桥梁检测中发现裂缝现状,从设计、施工和使用等阶段中桥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种类、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防治的措施

     1、裂缝产生原因 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受多种因素相互影响,成因较复杂,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勘探设计的疏忽造成的裂缝 1.1.1地质勘察精度不够

    在没有充分掌握地质情况就设计、施工,这是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比如钻探时,在桥位处河两崖被密集的居民区所覆盖,勘察钻孔间距太远,而地基持力层起伏大,勘察报告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地质情况

    地基地质差异太大

    我县地处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交界处,地质差别大,有时同一座桥台基础都有可能出现土性不同,因而,由于不同压缩性的地基土均能引起不均匀沉降

     1.1.2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大

    同一联桥梁中,混合使用不同基础如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或同时采用桩基础但桩径或桩长差别大时,或同时采用扩大基础但基底标高差异大时,也可能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

     1.1.3设计阶段,结构设计时不计算或部分漏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可能性荷载;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

     1.1.4次应力裂缝:桥梁结构中经常需要凿槽、开洞、设置牛腿等,在计算时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而是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

    研究表明,受力构件挖孔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集中应力,若处理不当,在这些结构的转角处或构件形状突变处、受力钢筋截断处容易出现裂缝

     1.2、收缩或澎胀引起的裂缝 1.2.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⑴日照不均

    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

    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

     ⑵骤然降温

    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措施不当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混凝土骤冷骤热温度突然下降,但因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

     ⑶水化热

    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0米)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

     ⑷焊接、张拉温度过高

    预制T梁之间横隔板安装时,支座预埋钢板与调平钢板焊接时,若焊接措施不当,铁件附近混凝土容易烧伤开裂

    采用电热张拉法张拉预应力构件时,预应力钢材温度可升高至350℃,混凝土构件也容易开裂

    由火灾等原因引起高温烧伤的混凝土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混凝土体内游离水大量蒸发也可产生急剧收缩

     ⑸冻胀

    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

     1.2.2收缩引起的裂缝 ⑴塑性收缩

    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

    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⑵缩水收缩

    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

    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⑶自生收缩

    自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如矿渣水泥混凝土与粉煤灰水泥混凝土)

     ⑷炭化收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

    炭化收缩只有在湿度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1.2.3钢筋锈蚀引起的澎胀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炭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钢筋中铁离子与浸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加约2~4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

    由于锈蚀,使得钢筋有效断面面积减小,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结构承载力下降,并将诱发其它形式的裂缝,加剧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见图)

     1.3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

    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 1.3.1分期建造的基础

    原有桥梁附近新建桥梁,如分期修建的高速道路左右半幅桥梁,新建桥梁荷载或基础处理时引起地基土重新固结,均可能对原有桥梁基础造成较大沉降

     1.3.2地基条件变化造成不均匀沉降

    桥梁建成以后,大多数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浸水后,土体强度遇水下降,压缩变形加大

    在软土地基中,因人工抽水或干旱季节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基土层重新固结下沉,同时对基础的上浮力减小,负摩阻力增加,基础受荷加大

    有些桥梁基础埋置过浅,受洪水冲刷、淘挖,基础可能位移

     1.4施工材料及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1.4.1施工用材料质量

     ⑴水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中游离的氧化钙含量超标;水泥出厂时强度不足;水泥受潮或过期,可能使混凝土强度不足;当水泥含碱量较高(例如超过0.6%),同时又使用含有碱活性的骨料,可能导致碱骨料反应

     ⑵砂、石骨料: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如果使用超出规定的特细砂,后果更严重

    砂石中云母的含量较高,将削弱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力,降低混凝土强度

    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将造成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而且还降低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抗渗性

    砂石中有机质和轻物质过多,将延缓水泥的硬化过程,降低混凝土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

    砂石中硫化物可与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发生化学反应,体积膨胀2.5倍

     ⑶拌和水及外加剂:拌和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

    采用海水或含碱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有影响

     1.4.2施工阶段,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转、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等

     1.4.3施工工艺质量

     ⑴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⑵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

     ⑶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⑷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⑸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裂缝

     ⑹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

     ⑺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⑻施工前对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⑼施工质量控制差

    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结果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其他性能(和易性、密实度)下降,导致结构开裂

     1.5使用阶段,车流量和重车承载量超出设计载荷规定;车辆、船舶的撞擦;发生大风、大雪、地震、爆炸等外力因素

     2、桥梁混凝土裂缝预防和控制 2.1荷载以及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防治

    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施工工艺,采用的计算模型合理,受力分析准确,构件断面尺寸设计合理,构件配筋合理;施工人员对桥梁构件在每个施工段的受力状况了解,施工时,认真作好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严格控制施工工艺,避免使构件产生负弯矩,产生应力集中

     2.2施工材料质量、收缩引起的裂缝,是可以控制其最小限度的发生,施工时严格按规范选用材料,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合理选用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减少骨料入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

     2.3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是可以避免的,主要做到桥位选址合理,加大勘察力度,做到地质资料准确,设计桥型合理

     2.4温度变化、冻胀对混凝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施工要控制其影响量,避免混凝土开裂

    主要是,合理组织施工,合理按排工期,尽量避免在夏季和冬季施工,对刚浇筑的混凝土采用合理的养护手段

     2.5设桥梁伸缩缝,设温度变化、冻胀缝

     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3.1表面处理法:采用表面处理法进行修补,在混凝土表面沿裂缝涂抹树脂保护膜

    施工时先用钢丝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附着物,再用清水清洗,干燥后,用油灰状树脂填充混凝土表面的凹瘪部分后,再进行必要的涂抹

    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裂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在活动的裂缝

    表面贴补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的防渗堵漏

     3.2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

    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用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对于桥面板中间带上下贯通的裂缝,其上部采用注入施工法进行处理

    沿裂缝7~8cm宽度的范围内,用砂轮机和钢丝刷去混凝土表面的游离石灰和灰尘等,并用洗净剂清洗,然后加压注入具有渗透性和粘着性的环氧树脂,以此来填充混凝土裂缝,提高桥面板的防水性,防止钢筋锈蚀及混凝土老化

     3.3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灌浆法等

    同时,要加强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芯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4、结语 控制桥梁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是保证道路交通功能的发挥的基础

    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勘探、设计、施工外,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加强巡查和监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裂缝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斌.浅析混凝土结构及其外观质量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04):89-90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3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临沂水务发展城投债项目政府债定融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ccbca.org.cn/zhengxinxintuo/51512.html发布于 2023-07-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城投定融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