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河南林州LZ
稳健区域政信,HQQ精神、扁担精神的发祥地!!AA发债主体融资+AA发债主体担保!!2022年全市GDP 657.44亿元,同比增长4.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54亿元,负债率仅12.46%,经济基本面良好!!
【2023年林州城投债权转让计划政府债定融】
拍卖总规模:2亿(分期发行)
存续期:
一期、二期(12个月)30-50-100-300 9.0%-9.3%-9.5%-9.8%
付息方式:每日成立,季度付息(每年的3、6、9、12月的20日付息)
认购金额:30万起投(每个自然日成立起息),10万元的整数倍递增
用途: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融资方】林州市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8.75亿元,实控人是林州市财政局,主体评级AA、债券评级AAA(存续债券2只”20林城01,21林城01“,存量规模6亿)公司是林州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业务持续性仍较好,外部支持力度大,2021年林州市财政局向公司注入货币资金2.00亿元。至2021年底,公司总资产178.14亿,同比增长18.6%;总营收45.18亿,增长138%,(主要是销售业务、2个PPP项目的完工所致)净利润1.18亿。
政信知识: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工业经济只有300年的历史在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的双重作用下,城市化进程有了迅猛的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城市化发展时期较短的国家,经历了波折、复杂和特殊的历程
本文就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得出一些看法,与同仁共酌
关键词:城市化道路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一、关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论文 1992年以后,我国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是1952年~1978年平均速度的5.7倍,相当于同期世界平均速度的近3倍
今后几十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城市人口总量将增加6~7亿人,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
(一) 城市知识的创新论文 1对城市本质的认识 城市是与农村相对应的人口、产业、公共基础设施高度聚集,且聚集规模超过一定临界点的空间地域
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剩余,依据是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本质是以空间换时间
2工业化离不开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动力
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标志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
在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我国现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动力,互为支撑条件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离不开城市化 城市产业密集、经济结构复杂,城市的发展催生新的产业,创造新的社会需求
随着第一、第二产业物质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2004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31.9%,就业比重占30.6%
加快城市化将提高社会要素配置的整体效率,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论文 城市人口集中,分工分业复杂:信息生成量大,传播迅速,为社会成员提供的就业机会多,选择的空间大,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纪律高,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建设现代化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在教育
城市教育资源配置好,充分发挥城市教育中心的功能,以同等的教育投入可以取得较高的教育产出
城市卫生体育、文化娱乐、环保、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完善,更多地公民享受城市文明,有利于节省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单位投入成本,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相对集中和完善,享受同等生活水平,人均能源、资源消耗量较低
城市社会组织化程度高,民主法制和管理体制相对健全,因而有条件率先建设和谐社会和节约社会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成为市民,城市将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主体
5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心在城市论文 人类任何活动都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张,一方面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凸现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市场需求,为高效率治理环境提供了条件
(二) 城市化战略的创新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特殊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城市化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决定了我国城市化战略必须有创新性思维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决定了各地城市化进程必然表现为多种形式,但以下六点具有全局意义
1大城市率先发展战略论文 这里的大城市是指百万人口以上,包括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但不专指千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大城市率先发展,占城市人口的比重持续提高是近50年来世界城市发展的总趋势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长期趋势,是理想状态,但在今后一、二十年内,大城市的率先发展则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2不均衡发展战略 2004年我国有建制市660座(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平均每万km20.7座
以云南腾冲至黑龙江爱辉之间直线为界,则西北地区(以内蒙、宁夏、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6省区为代表)每万km2设市0.12座,东南地区每万km2设市1.40座,两者之比为1:12,城市空间布局呈极不平衡状态
城市布局与人口、产业发展水平呈密切正相关关系;而人口、产业布局又与自然禀赋密切相关
3多样化战略 我国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禀赋的不均衡,城市化必然表现为多样化特征
其一是城市化阶段的多样化
世界城市化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化率超30%时
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
其二是城市化动力的多样化
其三是城市化方式的多样化
总体上我国城市化方式将以现有城市(包括现有小城镇)扩张为主,建设新的城市为辅
城市的扩张,既有旧城改造,又有新区、卫星城建设;既有摊大饼式的向外延展,又有绿化隔离带、组团型的跳跃式的对外扩张,呈现出不同的方式
4异地城市化战略论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必然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巨大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跨区域进入东部地区城市而形成的异地城市化趋势,估计未来10~20年内仍将继续下去
这种异地城市化是我国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整体上优化了全国人口布局,提升了城市要素配置效率
5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巡礼推进城市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
但是统筹城乡发展不是城市向农村发展
我国农村建设全面小康,难在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难在农民人多
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增加农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才有农业规模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
而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是农民进城,是城市化
6都市密集区战略 都市密集区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都市密集区既可限制因城市规模过度扩张而产生的城市病负效应,又可以继续获得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实质是扩大了的城市
综观世界各发达大国,无一不是又一个或多个都市密集区作为其国民经济的核心区域
都市密集区以其明确的城市分工、高效率的产业集群和整体的综合实力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舰队
(三) 城市管理体制的创新 思想认识的创新是城市创新的先导,体制上的创新则是城市创新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城市管理的创新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环境、规划建设、民主法制等各方面,既包括城市战略、城市规划、城市文化等的创新,城市群体和个体行为规范及其违规矫正的创新,也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体制、运营体制和其他公共物品供给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以下我就突破地籍约束和消除户籍堡垒,赋予市县层级城市化的自主决策权等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1突破地籍约束 我国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
实现城市化要占用大量农村土地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地农民失地有两类,一类是因为城市建设征用而失地,一类是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库、高速公路等)征地而失地
前者核心是被占地农民如何分享城市化超额红利问题,是城市化用地升值收益地分配问题
后者才与失业密切联系才是真正意义上地农民失地问题
各地对城市化中地农民失地已多有制度上地创新
2消除户籍壁垒 近年来一些城市虽然对农民进城的限制有了松动,但本质上依然没有根本的改变
农民那进城是经济要素向高回报地区的流动,是市场规律使然
我国进城农民已达1亿,约占城市就业劳动力的40%,城市的运行已经离不开他们
3赋予县市级层级城市化的自主决策权 在城市化过程中充满各种交错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
不改革体制,达不到目的;完全通过市场博弈,将支付极高的成本,面临极大的风险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特殊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的改革和城市化建设更多地体现为自上而下的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唯有政府有能力、有权威、有资格对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进行总体协调
二、关于我国城市规划的几个问题 (一) 城市规划理念 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和蓝图
建设节约型和紧凑型城市;以人为本,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建设彰显特色的个性化城市;公众广泛参与城市规划编制和执行等等,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被普遍接受的城市规划创新性理念
1建设紧凑型城市 建设紧凑型城市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上布置较多的产业和人口,目的是节约城市建设用地,节约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单位城市用地产出和城市设施和使用效率
2建设绿色宜居城市 建设绿色宜居城市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要求
建设宜居城市有赖于公共绿地、公共水面的扩大和各类公共设施的增加,有赖于城市小区建设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也有赖于对产生“三废”的控制和治理等
3建设文化特色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名城已经为各界所认同,也是世界各国的潮流
但是产出必须有投入,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名城首先有资金约束问题
在不能提供足够的财政资金的条件下,保护文物和历史名城的成本就要由保护区内的居民来支付
千城一面是我们所反对的,但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是因为有其共性
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多个城市如何突出其文化特色,显然要比提出理念本身复杂得多
4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公众广泛参与城市规划和决策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城市规划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的方向
城市规划既是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又是一项综合性强的政府职能,同时是一项社会实践和公众事业
在城市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同一问题选择的权重也会有不同
这种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要求有更长的决策实践和更高超的决策艺术
而我们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和市民要有一个学习提高、适应的过程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要实践城市规划理念上的创新,只能根据约束条件和面临的主要矛盾、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权衡利弊得失
从整体上看,我国正处于完成工业化、加速城市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处于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竞争加剧的时代,实践城市规划建设新理念面临着科学技术、资金、资源环境、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约束,也就不能不面临多难的选择
从局部上看,不同城市规划建设的约束条件不同,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要求因市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出选择
所以,如何把握实践各种城市规划创新理念的“度”是核心,也是难点
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条件阶段和资源禀赋的特点,我们要合理平衡城市规划多重创新目标
但这里的平衡不等于同等,不同等于同步,而应针对当时的主要矛盾,有所侧重,有所不为而有所为;平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约束条件和主要目标的改变而改变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城市规划原理 【2】城市
2023年林州城投债权转让计划政府债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