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地级市AA➕标准债全新上线!
?GDP8900亿全省第一,险风等级R2!
【企央信托-TS市标准债】
【本基要素】1.5亿,24个月,每年10月16日付息
【业绩基准】100万:6.0%
? 券债发行人:妃曹甸控国集是团TS市属投城平台,注资册本100亿元,总资产1430亿,AA➕主体
信托定融政信知识: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道路建设也在随着不断的发展,道路工程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道路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与独特性,使得其受到社会主体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约束,在工程建设中存在众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道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给出相对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道路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道路是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施工质量对于公路建设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低下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众多不便,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有可能造成公路安全事故,对人身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
因此,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中,必须要严格规范施工行为,做好道路工程管理工作
1道路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道路工程成本管理不科学 在道路工程成本管理中,其成本管理的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且成本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员架构配置不合理,存在部分岗位人员缺乏或者扎堆的现象,责任人的职责不够明确;②仓库的部分施工材料管理不够科学和合理化,因为存放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材料使用定量也不够准确规范;③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由于施工技术的不规范,可能造成工程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1.2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不完善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这就造成了施工道路质量不高,频频出现问题和事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特别是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材料主要有沙砾、碎石、山皮石和沥青等大宗材料,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
”因此,材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保管不善容易导致材料的损毁和质量,次级材料会影响道路施工质量,降低施工质量管理的效果
1.3道路工程养护管理水平低下 随着我国道路工程的快速发展,对道路养护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养护管理过程中,应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型工艺
但是目前部分道路仍存在采用传统的施工养护管理模式,存在其养护管理体制较为陈旧,运行机制水平低下,养护的科技含量较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以及养护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较为低下等问题
1.4档案管理工作不科学 档案管理问题在施工建设中不被重视的现象大有存在,很多施工单位长期忽略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存在有些单位为了赶进度而违反施工程序的现象,且不进行上报和备案,使得后期档案无法进行有序整理,资料保存不完整,对后期存在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
竣工文件的档案整理也存在着收集不够齐全、准确和完整
2道路工程管理相关防治对策 2.1严格控制道路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从勘察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从研究、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整个过程都要密切的关注道路工程的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此外对于组织结构也要进行精简和调整,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做好仓库材料管理工作,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从各个方面进行成本管理,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2完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要注重质量管理这一环节,建立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对较为完善的施工操作规范指南,对于违规违章操作行为也要有相对的处理意见和方法;明确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负责人,动员施工全员积极参与到施工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保证材料的使用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加强材料的全程控制,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认真核对材料的各项规格,从而保证材料符合工程建设要求
”材料的保存和管理也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做好材料使用的检查和记录工作
要加大施工质量管理的力度,强化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作用,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开展管理工作,保证道路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提高道路后期养护管理水平 高度重视道路后期的养护管理,加深对养护管理工作的认识,必须先从思想上进行重视,从而建立起完善的道路养护管理机制
不仅要明确道路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以及实施的细节,而且要严格遵守和实施其工作流程和细节;对传统的道路后期养护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通过科学的、先进的养护手段进行道路后期养护;建立起专业化的养护队伍,依据国际化标准进行评比,实现养护工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4科学化管理档案,规范道路招投标 要加强道路工程建设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要真正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大意义,做好上报和备案工作,档案的后续保存和整理工作,严格按照存放标准存放,对于竣工文件也要做到收集齐全、准确和完整;规范道路招投标工作,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投标平台和工作机制,避免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按照规定的程序有序的招投标,做好招投标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及公开公示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工程建设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要做好道路工程管理工作
加强道路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使道路工程得到合理、科学的发展,推动我国交通技术设施的完善,满足人们更加顺利的生活和出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乌志新.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19). 【2】孙建国.道路工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通过对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工程中减少Σ害较大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以便方便施工、设计,达到防范于δ然的效果,裂缝形成原因主要有荷载作用,产生直接应力裂缝和次应力裂缝、温度变化影响,在结构内产生应力,导致混凝土收到拉应力作用,产生裂缝,主要表现在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泥水化热、蒸汽养生或冬季施工环境条件、预制T梁横隔板安装时局部温度过高对混凝土造成伤害等
关键词:裂缝、疲劳强度验算、受压、受剪、受扭、温差、水化热
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成因复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ÿ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
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一、 荷载引起的裂缝: (一)、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 1.设计计算阶段: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算;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
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设计断面不足;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
2.施工阶段: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的受力特点,随意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3.使用阶段:超出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过桥;受车辆.船舶的接触.撞击;发生大风.大雪.地震.爆炸等
(二)、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 1、 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从而在某些部λ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
2、 桥梁结构中经常需要凿槽、开洞、设置牛腿等,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
研究表明,受力构件挖孔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
在长跨预应力连续梁中,经常在跨内根据截面内力需要截断钢束,设置ê头,而在ê固断面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裂缝
因此,若处理不当,在这些结构的转角处或构件形状突变处、受力钢筋截断处容易出现裂缝
实际工程中,次应力裂缝是产生荷载裂缝的最常见原因
次应力裂缝多属张拉、劈裂、剪切性质
次应力裂缝也是由荷载引起,仅是按常规一般不计算,但随着现代计算手段的不断完善,次应力裂缝也是可以做到合理验算的
例如现在对预应力、徐变等产生的二次应力,不少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均可正确计算,但在40年前却比较困难
在设计上,应注意避免结构突变(或断面突变),当不能回避时,应做局部处理,如转角处做圆角,突变处做成渐变过渡,同时加强构造配筋,转角处增配斜向钢筋,对于较大孔洞有条件时可在周边设置护边角钢
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
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λ
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
根据结构不同受力方式,产生的裂缝特征如下: 1、中心受拉
裂缝贯穿构件横截面,间距大体相等,且垂直于受力方向
采用螺纹钢筋时,裂缝之间出现λ于钢筋附近的次裂缝
2、中心受压
沿构件出现平行于受力方向的短而密的平行裂缝
3、受弯
弯矩最大截面附近从受拉区边沿开始出现与受拉方向垂直的裂缝,并逐渐向中和轴方向发展
采用螺纹钢筋时,裂缝间可见较短的次裂缝
当结构配筋较少时,裂缝少而宽,结构可能发生脆性破坏
4、受剪
当箍筋太密时发生斜压破坏,沿梁端腹部出现大于45°方向的斜裂缝;当箍筋适当时发生剪压破坏,沿梁端中下部出现约45°方向相互平行的斜裂缝
5、受扭
构件一侧腹部先出现多条约45°方向斜裂缝,并向相邻面以螺旋方向展开
6、受冲切
沿柱头板内四侧发生约45°方向斜面拉裂,形成冲切面
7、局部受压
在局部受压区出现与压力方向大致平行的多条短裂缝
二、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
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
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
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 1、年温差
一年中四季温度不断变化,但变化相对缓慢,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桥梁的纵向λ移,一般可通过桥面伸缩缝、支座λ移或设置柔性墩等构造措施相协调,只有结构的λ移受到限制时才会引起温度裂缝,例如拱桥、刚架桥等
我国年温差一般以一月和七月月平均温度的作为变化幅度 2、日照
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λ,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
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
日照和下述骤然降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
3、骤然降温
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但因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
4、水化热
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0米)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
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λ用量,减少骨料入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
5、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
6、预制T梁之间横隔板安装时,支座预埋钢板与调平钢板焊接时,若焊接措施不当,铁件附近混凝土容易烧伤开裂
采用电热张拉法张拉预应力构件时,预应力钢材温度可升高至350℃,混凝土构件也容易开裂
试验研究表明,由火灾等原因引起高温烧伤的混凝土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随之下降,混凝土温度达到300℃后抗拉强度下降50%,抗压强度下降60%,光圆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下降80%;由于受热,混凝土体内游离水大量蒸发也可产生急剧收缩
三、 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
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一)、塑性收缩
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δ硬化,称为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
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
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二)、缩水收缩(干缩)
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
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
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
(三)、自生收缩
自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如矿渣水泥混凝土与粉ú灰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大部分属表面裂缝,裂缝宽度较细,且纵横交错,成龟裂状,形状û有任何规律
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 1、水泥品种、标号及用量
矿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热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高,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矾土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低
另外水泥标号越低、单λ体积用量越大、磨细度越大,则混凝土收缩越大,且发生收缩时间越长
2、骨料品种
骨料中石英、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长石等吸水率较小、收缩性较低;而砂岩、板岩、角闪岩等吸水率较大、收缩性较高
另外骨料粒径大收缩小,含水量大收缩越大
3、水灰比
用水量越大,水灰比越高,混凝土收缩越大
4、外掺剂
外掺剂保水性越好,则混凝土收缩越小
5、养护方法
良好的养护可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获得较高的混凝土强度
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则混凝土收缩越小
蒸汽养护方式比自然养护方式混凝土收缩要小
6、外界环境
大气中湿度小、空气干燥、温度高、风速大,则混凝土水分蒸发快,混凝土收缩越快
对于温度和收缩引起的裂缝,增配构造钢筋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尤其是薄壁结构(壁厚20~60cm)
构造上配筋宜优先采用小直径钢筋(φ8~φ14)、小间距布置(@10~@15cm),全截面构造配筋率不宜低于0.3%,一般可采用0.3%~0.5%
四、地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λ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
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 1、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
在û有充分掌握地质情况就设计、施工,这是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比如丘陵区或山岭区桥梁,勘察时钻孔间距太远,而地基岩面起伏又大,勘察报告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地质情况
2、地基地质差异太大
建造在山区沟谷的桥梁,河沟处的地质与山坡处变化较大,河沟中甚至存在软弱地基,地基土由于不同压缩性引起不均匀沉降
3、结构荷载差异太大
在地质情况比较一致条件下,各部分基础荷载差异太大时,有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例如高填土箱形涵洞中部比两边的荷载要大,中部的沉降就要比两边大,箱涵可能开裂
4、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大
同一联桥梁中,混合使用不同基础如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或同时采用桩基础但桩径或桩长差别大时,或同时采用扩大基础但基底标高差异大时,也可能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
5、分期建造的基础
在原有桥梁基础附近新建桥梁时,如分期修建的高速公·左右半幅桥梁,新建桥梁荷载或基础处理时引起地基土重新固结,均可能对原有桥梁基础造成较大沉降
五、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
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一)水泥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中游离的氧化钙含量超标
2、水泥出厂时强度不足,水泥受潮或过期,可能使混凝土强度不足,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二)砂、石骨料 1、砂石的粒径、级配、杂质含量
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如果使用超出规定的特细砂,后果更严重
2、碱骨料反应
碱骨料反应裂缝的形状及分布与钢筋限制有关,当限制力小时,常出现地图状裂缝,当限制力强时则出现顺筋裂缝
在工程实践中必须对骨料进行碱活性检验,采用对工程无害的材料,同时使用含碱量低的水泥品种
六、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
裂缝出现的部λ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比较典型常见的有: 1、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2、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3、混凝土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既塑性收缩裂缝
4、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6、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7、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8、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一座桥梁从建成到使用,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由上述可知,设计疏©、施工低劣、监理不力,均可能使混凝土桥梁出现裂缝
因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规划设计院主编 《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邵容光主编 《结构设计原理》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4、交通运输部、中交第一公·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人民交通出版社 5、张友恩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温度裂缝控制施工技术》 浙江绍兴《建筑设计管理》 2012年 第12期 浙江绍兴 6、吕志宁、刘东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探索》山西太原 《山西电力》2012年 第A02期 7、赵东鹏 《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及处理办法》 《商情》2013年 第1期 8、赵芳 《桥梁裂缝成因及日常养护方法》 《交通标准化》2012年第23期 9、于作勇 《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及质量控制措施》《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 第33期 10、邓文忠 《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综述》 《四川建材》 2012年 第1期
企央信托-TS市标准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