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内江核心城区极少融资!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当地最大平台强强联合!区域新/负债低/经济强!
【内江人和国有资产经营2023年债权资产城投债定融】
【产品要素】:首期5000万元,期限24个月,半年付息
【起投金额】:10万元起投,按1万元整数倍追加
【投资收益】:合同收益7%/年
【项目亮点】:
融资主体:内xx有限责任公司,是内江市东兴区核心城投平台,主体评级AA-,注册资本2亿元,总资产84.48亿元,偿债能力极强。
担保主体:四川东同xx限公司,由内江市东兴区财政局100%控股的政府平台,注册资本5亿元,是当地重要政府平台,担保能力极强。
【区域介绍】:
内江市,四川省辖地级市,全国老工业基地,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2022年,内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56.95亿元
优质知识分享:
随着北向资金持续流出,很多群友慌神了,感觉外资持续撤离是不是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还是经济要完蛋了,外资在恐慌情绪左右下,持续外流。反正流出就是利空,不光伤害资本市场,导致股市下跌,低迷。还直接伤害实体经济,打击投资信心。这问题还不能简单只从表面分析,毕竟外资来的理由不简单,走的理由也不简单。如果只是笼统的说经济或者地缘政治不稳定,那对于这种动辄几百亿甚至万亿的跨境流动,的理解就太过简单了。如果非要简单来理解,那就是赚钱了所以来,不赚钱了所以走。至于经济政治都是赚钱这个目的的考量因素。
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作用来看,资本大致分三种类型,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商业资本。目前来说中国面临三大资本过剩问题,产业资本通过对于生产体系的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为了消化过剩的产能,不得不拉长产业链,继续吸收过剩的产业资本。大量金融资本由于资本市场表现不佳,而超发货币持续,因其背负持有成本,不得不继续涌入各个领域,造成行业价格冲击。商业资本过剩导致流通环节大量重复投资,把流通产业链打造的复杂又重叠。
这跟当年美国资本市场的变化非常相似。最初筹集资金的目的就是开矿、修铁路、建工厂。本来筹资的目的是经营赚钱,但是当这些资金发现除了经营赚钱,还能卖掉资产套现获利后,想法发生了一些变化。本质上这个过程就实现了对远期利润的贴现。既然能这么快速的赚钱,一部分资金就开始改变了原来的经营获利思想,开始一个公司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专门去投资新老企业,挖掘未来的利润,拿到眼前贴现。这就实现了资本的一个转变,即从产业资本转身为金融资本。这些钱投资股权,投资债券等非实体资产,获得超越实体资产当下经营利润的回报。通常来说当一个领域投资达到一定极限后,资金又寻找新的投资标的。再上升一个高度就是,当一个国家的投资达到极限后,也就是现有产业无法给资本带来超额利润的时候,资金就要走出去到其他地区或者国家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
随着资本走出去,本国的相关产业在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逐渐衰落。被动完成了产业链的跟随转移。即资金到哪里,产业就跟到哪里去。比如半导体代工业作为低利润的行业,被从美国挤出去,跑到日韩、台湾、东南亚等地,也就是这个制造业挤出的过程中,产生了台积电、三星电子这样的代工大厂。特斯拉也是美国制造业被挤出的典型案例,在美国已经没有更多资金支持特斯拉的发展,特斯拉不得不追随资金来到中国,在这里获得第二次高速崛起的机会。同时也获得了中国市场。
金融资本的过度繁荣,催生了华尔街金融大亨的崛起。毕竟美国资本可以全球博取超额利润。手持全球通用货币美元,可以投资地球任意地方的几乎全部产业,(某些国家限制的产业除外)。对资本来说第一重要的自然是利润。资本出海带来超额利润回流美国的同时,也造成了美国产业资本的空心化,连续几任美国总统都在喊制造业回流,然而效果就那样吧,制造业PMI一直在50以内晃悠。这个事情可以理解为,当一只蚊子喝了血,让他再喝露水几乎就不可能了。这些美国的金融资本动不动就年化30%以上的净利润,让他们费心费力的再投资10%净利润都难达到的制造业显然就非常难了。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这些外资在离开中国,笼统来说还是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逐渐过渡到中低速发展后,投资中国的逻辑正在发生改变。之前作为新兴市场,美国的金融资本到来后,面对高速发展的制造业、服务业是有充足动力投资并长期持有的。因为在高速发展阶段,他们可以获得公司几倍甚至10几倍的利润。比如投资腾讯、美团、阿里、百度之类的很多都是几十倍甚至百倍的利润。即便投资美的、茅台这种公司,也可以获得几倍到10几倍的利润。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大多数公司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跨越式发展阶段已经渐行渐远。而投资这些公司的回报率越来越接近社会平均利润率。作为以利润为根本追求的国际资本,在这个时间点选择离开也就顺理成章了。毕竟作为革新开放的越南,正在对外开放的印度,可能藏着更多的暴利机会,比如未来的印度版腾讯,越南版美团之类的。当然也有比如印度版富士康之类的制造业。
这些金融资本离开中国后,会不会再次回来呢?这还要看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判断。再次投资中国可能更偏重大类投资,比如汇率、国债、大类金融指数配置。作为全球配置的一部分持有。从具体的公司中慢慢脱离出来,同时之前追求暴利的交易型资金可能逐步转向追求稳定的配置型资金为主。某些方面可以参考日本,比如国际热钱炒炒日元,炒炒日债。合适的时候再搞个日特估炒炒。不过具体到个股的炒作会更加谨慎,甄选高增速行业显得越来越困难。除非中国再次赶上技术革命的浪潮,出现一批比较好的科创企业,会激发投机性资金再次大幅涌入个股。或者像日本那样来个央行主导的人造牛市,也是可以吸引外资再次入场。不死不活的行情,显然对国际资本逐渐失去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