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春节长假期间,一位开发商朋友不止一次吐槽还在加班。他是某家全国性房企二线城市公司的总助,分管业务是投资和前期。他的吐槽多少令我有些意外,如此市场情势下,还有房企“为了花钱加班”?
显然不是。令他加班的是“进钱”,更准确一点说是拿到银行的贷款。因为他们公司的几个项目春节之前火急火燎地进了“白名单”,想要拿到钱,就要备齐资料,并且随时补充银行需要的材料。“银行都加班了,不断要补充材料,我一个开发商怎么好意思说‘对不起,我们放假了’?”这位朋友的吐槽中,多少带着某种幸运的味道。
能有机会加这样的班,确实是幸运的。1月5日,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白名单”应运而生。到今天(3月15日)已经70天。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月28日,276个城市建立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了约6000个房地产项目,商业银行审批贷款超过2000亿元。
无论是开发商还是银行,这其中的很多工作,都是在春节长假期间加班完成的,上面这位朋友,是其中之一。
他所供职的这家房企,去年负面信息很多,但也没有正式出险。他任职的二线城市公司,最近两年没怎么拿地,一直在消化存量,所以杠杆不高,财务状况也算尚可。但是,由于银行金融机构之前总体看空房地产,他们这样还算正常的地方公司也难以从当地银行正常贷款,一些到期款项也只能尽可能延期支付,先保证工程进度,把楼先交了。
图片图源:罐头图库
在那段时间里,他特别怕集团的债券违约或者有银行贷款到期没还,因为那样,当地的银行金融机构恐怕就要找他来抽贷了。集团资金拨付困难,当地银行也贷不出款,局面比较难受。他觉得他们给集团背了锅。
白名单给了他很大希望,因为这个机制重点评估的是以项目为单位的状况。这家城市公司有三个项目进了首批白名单。然后就开始交材料、补材料,安排银行现场尽职调查,经过一个春节的忙碌之后,上周他说,贷款放出来了。这解了城市公司的燃眉之急,当然,这笔资金集团是无法归集统一调配的。
他给集团报了个喜,并在视频会议上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他这种情况地产的项目,是白名单推出以来最大的一批受益者。
一般而言,它们有如下几个共性特点。其一,集团已经出险或者将要出险,银行金融机构避之不及;其二,所在城市或者项目层面,资产财务状况尚可,没有资不抵债,正常市场环境下,能从银行贷到款,但受集团整体影响,银行不给发放新增贷款;其三,在当地市场口碑相对较好,没有太多不良记录。
白名单制度之前,银行不问具体情况,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这类项目就一律不发放新增贷款。白名单制度推出以后,银行可以将项目公司和集团分割开来考察风险,如果项目符合银行发放贷款的条件,就正常发放贷款。
还有一类受益者,就是一些在地资信状况良好的本地中小开发商。“他们不出本地,项目不多,杠杆率很低,当地银行对他们情况也很了解,但前一阵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泛化,银行也把贷款停了,现在一旦进了白名单,银行就正常贷款了,因为银行一直知道这类项目没有太大风险。”一位了解情况的朋友说。
图片图源:罐头图库
白名单制度,主要是给这两类房地产项目续上了命。因此,并不是所有上了白名单的项目都能从银行拿到贷款,也不是银行要求交材料、补材料就一定都能拿到贷款。一家全国性房企在西南某地的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他的项目在交了补了很多材料之后,贷款申请还是没有获批,理由很是传统:抵押物不充足。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各地白名单工作的推进,一般都是住建职能部门牵头,形成一个名单,推送给银行金融机构。前者形成的名单往往范围不小,商业银行要做的工作就是从其中筛选出能贷款的房地产项目,这其间,银行仍然要评估贷款的风险,通不过这个评估的项目,银行就不给贷款。
一家房企城市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总结了一句话:正常市场情况下银行判过“死刑”的项目,进了白名单也不等于拿到“免死金牌”。白名单是一份名单,它在银行那里不能起到实质的增信作用,银行仍然是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有了白名单,商业银行也怕不良,这没什么错。它能挽救的,还是那些有挽救价值的项目。不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种挽救已经是难等可贵了。
几位进了白名单,拿到了贷款的房企朋友都告诉我们,拿到的这些贷款不是一次性放款到位的,而是根据各种节点、条件分期分批放款。例如工程进度节点、运营进度节点、销售回款节点等,抵达这些节点,并且符合各种放款条件,银行才会继续放款。
“市场好的时候,要么是总对总的授信,要么是城市公司和当地银行建立合作,基本上是贷款的大部分一次性就进来了,现在市场风险大,银行细化贷款放款结点,我们都配合,也理解,能放款是最重要的。”一家房企城市公司的朋友说。
不过,还有另一面,就是一旦项目进了白名单,银行放进了绿色通道,各种审批的速度会快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首期贷款的到位效率。这家城市公司一个白名单项目,只用两天就走完了所有审批流程。搞得上级要在全集团内推广他们的工作经验,让更多地方公司的白名单项目提高贷款申请的效率。
督促、鼓励地方公司的项目进白名单,是现在很多集团很在意的一项工作。不过,在集团工作的朋友坦言,白名单对于地产公司集团层面的资金链改善没有太大直接作用。因为在白名单项目上放出的贷款,集团是难以像过去那样“归集”进资金池统一调配使用的,放款银行会严格监测追问这些贷款的用途和去向。
图片图源:罐头图库
“无论怎样,白名单算是重建了开发商和银行之间的某种信任,我们不可能再去破坏这种信任。”这位在集团层面负责资金的朋友说,而且,本公司项目进入白名单,也是对集团层面的资金方宣誓自己稳定状况的一种手段,“所以,不能归集,也还是鼓励地方公司去做,有比没有好,多就比少好。”
开发商的心态很有意思。这种心态一般出现在市场对其有负面情绪和预期的房企,一些整体资信等级较高的房企,则不会进行这种督促和鼓励,而是要求地方公司正常推进工作。他们的担心在于,市场会误解“白名单”。
一家城市公司的朋友说,他所在的城市,白名单中就有保交付项目。当然,这只是潜在的一种担心而已。他们很清楚,白名单、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意义,这种积极信号,对所有房地产企业都是有益的。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在东北某地,某资信级别较高房企在当地的项目,已经正常和银行接洽,基本谈好了发放贷款。正在此时,项目被放入了白名单,银行继续正常履行手续放款,审批效率确实有所提升。
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就有些不解,这个功劳应该算在白名单身上,还是算在我们自己身上
上,白名单更多的责任是给到了商业银行,他们需要保证符合融资条件的房地产项目正常给予贷款支持,但同时也要保证风险可控,不能形成新的不良贷款,金融安全的主体责任是他们的。
因此,一般银行系统内部不会将白名单作为具体任务指标下达。这种所谓的具体,就是具体到企业名单、贷款单数、贷款额度等等。而是要求属地商业银行按照既定审贷流程进行评估,该放的放,不该放的不放。据我们了解,银行系统更多提出的要求是在流程效率方面,就是要求属地商业银行提高各类审批的效率,让符合条件的项目更快拿到贷款。
图片图源:罐头图库
总行的工作相对简单,但地方分行、支行面临的博弈就会更多,要权衡的关系也多。因为客户关系、政府关系大量存在于分支行层面,白名单的尺度把控可能会和其他领域的银行经营产生关联。
例如对公存款。虽然房地产市场状况不佳,但对于基层一线的分支行而言,很多房地产企业仍然是当地对公存款的重要客户。此时,如何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分支行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两方面都不能出问题。
一位曾在商业银行负责对公业务的人士说,在地分支行的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当地优质企业资源、项目资源的关系维护和权衡,这决定了好项目能不能拿到,大额对公存款能不能拿到的问题,这些资源,是分支行开展业务的关键。
除此之外,更多银行一线人员也关心尽职免责问题。和他们有过深入接触的开发商都说,一线经办人员对风险的甄别都非常认真,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责任的问题,“我们也问过他们尽职尽到什么程度可以免责,但是,没人能说得很清楚。”
监管部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细化“尽职免责”机制近期多次出现在金融监管机构召开的各类会议之中。在实践中,究竟是“合规式尽职”还是“实质性尽职”,还需进一步观察与识别,两者差异很大。
一份白名单,将开发商、地方政府、总行、地方分支行复杂而多元的利益关系纠葛在了一起,处理好这些关系,将是引导房地产走出困境的关键。当然,一切的根源还要回到销售市场,只有当开发商手中的房子可以顺利销售回款时,一切复杂而纠结的利益关联,才会迎刃而解。